深圳商报·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
为了破解学生手机管理的难题,凝聚家校协同的力量,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,西浦教育集团(上步)近日开展“‘屏’心沟通·智控成长”学生手机管理家校协同专题活动,家校携手、专家领航,共探手机管理的“破局之道”。
前期问卷数据显示,该校学生周中手机使用时长分布为:30分钟以内占32.63%,1小时左右占37.66%,2小时左右占17.27%,3小时左右占8.50%,4小时及以上占3.94%。而家长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中,“专家讲座指导”“家长论坛学习”“亲子活动面对面解决”位居前列。本次活动正是精准对接这些需求,从“堵”到“疏”,从“对抗”到“协同”,为家校共育注入新动能。
座谈会上,刘江云老师首先结合前期问卷数据,直击家长们的“心头难”:“深夜刷视频影响作息”“写作业时手机不离手导致效率低下”“一提收手机就引发亲子冲突”……这些高频场景让在场家长频频点头。随后,刘江云老师抛出问卷中的核心问题——“如何让孩子主动遵守手机使用约定?”,瞬间点燃了现场交流氛围,家长们纷纷倾诉困惑。
针对家长们的困惑,嘉宾团队逐一“破题”。“视情教育”创始人张巨河博士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了“沉迷机制”,指出手机依赖背后是孩子情感需求或成就感的缺失,建议家长从“填补心理空缺”入手,而非单纯禁止;该校副校长张健分享了学校的“硬举措”与“软方案”:校园内实行“手机禁入制度”,同时开设课间阅读角、组织运动打卡活动,用丰富的线下场景替代手机依赖。马会凌、刘昕昱两位资深班主任结合自身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,为家校协同提供了具体策略。她们介绍了在班级中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手机管理方式,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,通过巧妙的引导和合理的规划,在平衡学生手机使用和学习生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为家长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思路。
座谈会尾声,学校宣布成立“手机管理家长互助联盟”,推出三项持续服务:
1.每周线上答疑:嘉宾团队将在家校群固定时段,解答本次问卷中未解决的问题;
2.21天打卡计划:每日推送具体任务,如“第一天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契约”“第七天用亲子游戏替代1小时手机时间”,帮家长把想法落地为行动;
3.个案跟进通道:针对问卷中提及孩子情况较严重的家庭,开通心理老师1对1咨询预约。
专题讲座依旧吸引了众多对手机管理有学习意愿的家长。陈春红女士、吴奕敏女士、黄燕纯女士作为家长代表,分享了自家的“手机管理史”。从最初的“激烈对抗”到后来的“约定共治”,她们认为关键是放下家长的权威,真正听懂孩子为什么离不开手机。真实的经历引发了在场家长的强烈共鸣。
张巨河博士带来了主题讲座,他首先向家长们明确:孩子的样态就是家长的选择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,针对手机管理这一具体问题,他给出了细致的建议,如:家长需提前与孩子做好思想沟通;当孩子首次遵守手机使用约定时,家长应秉持正确态度,及时给予奖励,同时避免过度说教;此外,要坚持重复执行21天,以此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。
手机管理,从来不是“家长vs孩子”的博弈,而是“家长+孩子+学校”的同盟作战。西浦教育集团(上步)将以本次活动为起点,持续完善家校协同机制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数字时代“智控”成长,静待一树花开。
(本文图片由校方提供)
举报/反馈炒股资金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