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0日,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一纸通知,让海外矿船在港口外搁浅——要求暂停购买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。我跟你说,这不像是闹着玩的情绪化决定,就是这是一场关于定价权和货币主权的战略出招。必和必拓要把价格从现货约80美元推到109.5美元,喊涨15%,按咱们每年约7.4亿吨的进口量算,差价动辄过200亿美元,别小看这个数字,真心的,够震的了。
澳洲方面急得直跳脚,澳大利亚总理公开说“令人失望,希望问题能迅速解决”。公告里同时允许人民币结算的交易继续进行,这一步棋意味深长。现货市场价、毛利率、长期协议、人民币结算、美元结算这些专业术语,此刻都变成了战场武器。老牌矿企的生产成本据说只有十多美元一吨,卖价却能高到上百,毛利率一看就心里发凉,真假的?我才不信呢。
回顾来路,咱们曾经被分而治之,散沙般的谈判让上游把持话语权。记得2005年和2009年的争端,信息不对称、间谍案、分散采购都让中方吃过亏。等一下,形势变了2022年组建的采购联盟把需求集中,年采购量超10亿吨,像是把散沙攥成拳头。几内亚西芒杜、巴西长期供货、俄罗斯出口增加、国内无人矿山和废钢回收能力提升,港口库存和国家储备也撑了谈判筹码。工程师的回忆里写满了十年投资,路、港、铁路一步步搭好,真心的投入才有底气。
这场博弈的影响不会止于铁矿石。北铁指数、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表现正在构建本土定价机制,基差、期货交割、人民币计价一旦成常态,铜、石油、天然气、大豆等大宗商品都可能被撬动。说来说去,这既是一场贸易谈判,也是货币国际化的试验场。就是谁能料到小到一票矿石约,大到美元定价体系都可能被撬动?太厉害了。
读到这里,你会不会觉得眼前这盘棋比想象中复杂?我跟你说,争回话语权不是一朝一夕,更多是二十年布局的回报。散兵游勇变成集中筹码,短期内逼出让步,长远看或许能改写全球大宗商品的结算逻辑。真心的,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,市场、金融、地缘多线交织,大家别眨眼,接下来可能还有更多惊喜。
炒股资金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